20151016 matelin.jpg 

試聽:林瑪黛《房間裡的動物》

發行公司:派樂代 Dark Paradise Records
製作人:黃少雍

By:1319

“林瑪黛”是編曲人黃少雍組的 electro-pop 樂團,“林瑪黛”也是虛擬人物,“貓的雙眼,鸚鵡的羽冠,雞的雙腳”,《古老的記號》EP 如是形容。首張專輯《房間裡的動物》是一次完整的概念執行,把動物擬人化,利用人類的語言與音階溝通心裡的話。於是專輯以奇幻、溫暖又歡樂的寵物心聲開場,但題材隨之越趨沉重:受困馬戲團的獅子、流浪街頭的貓狗、如履薄冰的北極熊、自然生態被破壞侵略的動物也紛紛發聲,並且佔據專輯的絕大篇幅。這些傳遞許久的環保與愛護動物訊息,被林瑪黛集聚在同一張音樂專輯,並用趣味的“動物觀點”筆觸傳遞,不做作不說教,用心且整齊。


專輯描述至此,看似無懈可擊,但其實概念專輯也有其盲點。近幾年標榜主題性的專輯,把大部分創作的心力都放在文字(即詞作或宣傳文案)所想傳遞的訊息,或是著力製造特殊的聆聽氛圍或音樂面貌,卻往往忽略了“旋律”(和/或“演唱”)這幾件推動音樂的大元素之一。故此,不少概念專輯或許聽起來有整齊的文字概念與音樂面貌,卻總覺得“音樂性不足”,甚至會感覺是概念反客為主,音樂成為襯托概念的附屬品。這問題”不幸發生在《房間裡的動物》的身上。

不知道是不是專輯大部分歌曲的旋律走法過於相似,或者是 chord progression 有在刻意編得不“芭樂”(這方面可以參考〈大象說〉EP 版本與專輯版本之間的差別),《房間裡的動物》在旋律方面感覺起伏不大也不夠深刻,會留下印象的僅是專輯開頭的幾首曲目。林瑪黛主唱的歌聲只有風格和姿態,沒有細節和表情,從頭到尾千篇一律的演繹方式,也沒能為聽起來貧乏的旋律添彩。


當然《房間裡的動物》的“音樂性”不盡然是貧乏的,有電子音樂獨立品牌的頭目人物掌舵,林瑪黛電音編曲必定是專輯的最大亮點。雖然編得繁雜之處偶會讓筆者覺得有炫技之嫌,但不能否認音色的選用豐富精彩,對於詞作中個別橋段量身定做的編排也非常用心。這時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,在成音的部分:筆者直覺《房間裡的動物》的編曲以音色的選用和編排而論,在聽覺上是可以製造很多精彩可能的,但混音的部分沒把當中的 sonic dynamism 發揮出來;編曲編得精彩多變,但聽覺接收到的卻只是統一的效果,專輯曲目一首接一首,就隨著沒有記憶點的旋律而化為平淡。

《房間裡的動物》是一張概念完整的專輯,它絕對有潛力是一張非常精彩的年度專輯。但可惜因為某些沒特別照料的環節與細節,這張專輯最後沒能發揮出它應有的色彩。


Fresh 指數:5.5 /10

推薦Replay曲目:〈滿奇〉、〈北極星〉、〈Oh Darling〉、〈Zombie Dog〉

建議Skip過曲目:無


20151016 matelin credits.jpg   

arrow
arrow

    fresh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