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1030 yenj y6 2.jpg 

嚴爵《現代藝術》

發行公司:Sony Music
製作公司:相信音樂
製作人:爵隊製作 (Yen-j,Timothy Carr,Zolu,Waterfall)
配唱製作:Macy Chen 陳世娟(〈漩渦〉、〈戰士〉、〈旅人〉、〈永恆的快樂〉)

By:1319

西方的流行音樂專輯一直以來,靠著積極攝取各種音樂曲風的養分與精髓,製造一波又一波豐富多面向的流行;反之,中文的流行音樂卻一直滯留在K歌+搖滾+(過時)舞曲的模式,要不然就是轉了一些音就叫做 R'n'B、芭樂情歌的編曲做得 laid-back 一些就稱之為爵士或 bossa nova(然後只剩一把吉他就是民謠?)。這是為什麼筆者一直對嚴爵的《謝謝你的美好》如此念念不忘的原因,它是少數屬於前者,真正讓人感覺 pop 的潮流的中文流行專輯,而嚴爵本身的音樂造詣也不賴,融合爵士、big-band 等音樂元素不牽強也不參水,製作水準精良。無奈往後的專輯越趨後者,一直到《一直給》俗氣的最低潮讓人歎惜。

《現代藝術》是嚴爵一次音樂上的大回歸,這點已無須贅述,相信音樂的雙專輯企劃也算高招。只是在這當中難免有對比:相較於《一直給》的親民,《現代藝術》被包裝成一張滿足私慾,曲高和寡,故此難以親近的一張作品。這點的確在各大點播率與銷售指標反映出來了,大眾對於《現代藝術》的反應遠不如《一直給》,連相信音樂的後期宣傳也無力。

實屬遺憾啊~!因為對筆者來說,這張專輯終究還是一張流行音樂專輯,它只是跳脫了我們一般對中文流行音樂的認知,其實它並沒有看起來的那般高深複雜。反之,《現代藝術》是一張獨特,很有力量,又容易入口的一張專輯。


筆者猜想這張專輯會給予人難以親近的印象,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率先曝光的同名主打〈現代藝術〉:它沒有我們熟悉的旋律或流行曲段落,甚至它的結構是“一條龍”,而編曲雖然大量使用 EDM 的元素,但礙於歌曲的結構 (or lack of) 實在讓人跳不起舞來,初聽完整版還真覺得有些難懂,聽不出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。

但這一切隨著專輯的曲目編排而變得更清楚,〈煙灰缸〉、〈現代藝術〉和〈在理想主義街〉並列為專輯開頭的三首歌曲,拆開來聽也會有相同的”難懂感“,但把它們視為彼此有關聯的三部曲,順序聽下去,便是《現代藝術》這張專輯的自我解說:該如何衡量一件作品的價值?決定要製作怎樣的作品,是應該以銷量還是使用質地為優先考量?本末倒置是做得出一件好作品的嗎?而三部曲的最終部〈在理想主義街〉嚴爵彷彿得到解答,義無反顧地走向“理想主義”的街路,或許也成就了這張《現代藝術》。而這三部曲使用的音樂元素不斷 evolve,〈煙灰缸〉充滿變化的 hip-hop 節奏越趨激烈,幻化成〈現代藝術〉一首電音舞曲,又在〈在理想主義街〉與爵士樂即興交融,精彩絕倫。

這大概是《現代藝術》最難消化的部分了。接下來的曲目更為平易近人,但仍飽有相等豐富的音樂性。


〈漩渦〉的詞曲坦白說相當幼齒,若放在《一直給》裡並不會顯得突兀,但編曲瀰漫著 indie 味,借由北歐傳統民謠的元素,大大提升了音樂質感的層次,與《一直給》裡的那些 bubblegum-pop 歌曲相比高下立判。“這個城市不用記得我的名字,榮耀來自於完成不可能的事,我有我流血的理由,才成為一個戰士”,像這樣的詞搭配上激昂的旋律,很容易包裝成氣勢磅礡般勵志或悲壯的樣子。但嚴爵的〈戰士〉反其道而行,編曲和演唱都相當克制,彷彿拳擊場黑暗角落弱勢者的最後反擊,為看似勵志歌曲帶出了另一層更黑暗的意思。〈旅人〉是專輯裡唯一一首非嚴爵創作的歌曲,簡單又慵懶的 jazz ballad 曲式刻畫出與世隔絕般,時間與空間緩緩流動的旅人情懷。

若《現代藝術》的前半段瀰漫著感傷又黑暗的情緒,那後半段則讓人聽見豁然開朗的嚴爵;〈4天又23個小時〉在曲風上沿接著輕爵士的〈旅人〉,演唱的篇幅極短,重點在於間奏中,爵士樂手即興又盡興的 jamming。Be-bop 的〈永恆的快樂〉宣揚歡樂,雖然句句的“做自己”不斷踩著筆者的地雷(太多鼓吹做自己的中文音樂了,單是在宣傳文看到這三個字就想捏爆),但純真又 upbeat 的旋律,真的讓人聽了快樂。


〈暫停〉則是 indie 民謠〈漩渦〉的反面,喚回了僅在《不孤獨》曇花一現的 pop-rock 曲風,不同的是吉他退到了配角的位置,編曲的氛圍由鼓與貝斯推動,當中李守信呼應詞作的鼓點編排獨具匠心。接著的〈未來的孩子〉又恰好是〈戰士〉的反面,走出黑暗的戰士,以開朗的口吻,為未來可能的孩子留下口傳心授經歷與體會的記錄,也為自己至此的人生留下心得筆記。為專輯閉幕的〈好了算了好吧〉忽然又落入眩迷的氛圍中,“好了算了好吧,就當作沒有這件事”彷彿呼應著“〈現代藝術三部曲〉”,是此回堅持的休止符?但,曲末又有長達1分半鐘,意猶未盡的“殘音”橋段,若想要解讀,也相當耐人尋味……

或許可以不用解讀那麼深,就單純聽音樂吧,筆者必須重申,儘管《現代藝術》融合了一些看似高深又冷門的音樂元素,但它沒有想像中那麼深奧,稱它是流行音樂,no apologies about that,只要聽完整張專輯就會發現 radio-friendly 的曲目也不少。但,這也毫無貶義:貧血的中文流行音樂本來就需要多一點這樣把不同 niche genre 和 pop 成功揉合的專輯,刺激、開拓廣大聽眾的音樂視野,就像當年范曉萱的《我要我們在一起》、許如芸的《芸來了》一樣。當然《現代藝術》也有可以挑剔的地方:挑剔嚴爵對於“現代藝術”的定義,挑剔嚴爵永恆的鼻竇炎,挑剔這張專輯裡的爵士和舞曲做得不夠純。但過於注重這些,就有如跑去跟范曉萱說《我要我們在一起》不是正統的爵士樂,又跑去跟許茹芸說《芸來了》不是正統的 lounge,無趣極至。

就中文流行樂的製作與成品而言,《我要我們在一起》和《芸來了》是高標的作品,《現代藝術》就算不是高標也仍是 way above average 的。只是可惜,在這場“雙專輯”企劃中,和保守又親民的《一直給》相比,這張更有趣、更有意思、更新潮的《現代藝術》不太受落。除了可惜,還有什麼可以說的,對於歌迷,對於嚴爵,對於這張專輯,還有對於相信音樂對於嚴爵未來專輯擬定的方向。

若您是喜歡中文流行音樂、聽中文流行音樂電台廣播的樂迷,但因相信音樂給予《現代藝術》過於“藝術性”的包裝,或嚴爵在音樂書寫人的負面形象(注一)而卻步,真心推薦給《現代藝術》一次聆聽的機會。


Fresh 指數:8 /10

推薦Replay曲目:〈煙灰缸〉+〈現代藝術〉+〈在理想主義街〉、〈旅人〉、〈暫停〉、〈4天又23個小時〉、〈好了算了好吧〉、〈戰士〉

建議Skip過曲目:無

(注一:奇怪,好像大家俗稱為爵士但其實也不怎麼正統的《絕世名伶》都是一堆讚譽沒多少人批評,怎麼嚴爵會招來那麼多“爵士樂迷/音樂書寫人”以“偽爵士”當作箭靶攻擊取笑?)


20151030-yenj-credits.jpg   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嚴爵 現代藝術 樂評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esh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