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-electronica-d-cover-2.jpg

我的迷幻時代:千禧年的那一波電音潮(Part 4)

By:1319
 

轉入21世紀的中文樂壇新人輩出,唱片公司似乎都在極力挖掘新聲音,不停舉辦的歌唱比賽與創作比賽,還有各家唱片公司一年一度的秘密武器年度新人,造就了個個身懷絕技的新人傾巢湧入音樂圈的盛況(那時候還不是人人有資源/管道獨立製作生產發行唱片的年代)。舉例當今最中文流行音樂具影響力的音樂人:周傑倫、蔡依林、五月天、孫燕姿、林俊傑、蔡健雅、戴佩妮、S.H.E. 、阿弟仔、小安、陳建騏……,都是在那個時代冒出來的。由此可見,這波新人潮是新世紀,中文樂壇改朝換代的重要勢力(想不到這些人出道也有十幾年了,煙……)。

這些新人帶來的不僅是高人氣高產值,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聲音、新的音樂類型,尤其當中更有不少是對音樂有想法與實踐的唱作人,不論是詞曲創作,甚至是製作、編曲、演奏,都由自己一手包辦。千禧年電音潮系列的第四段,帶您回顧這波新人潮當中,四位以電子音樂亮相的新聲音。

-

zhou-xun-cover.jpg

周迅《夏天》(2003年)

周迅在戲劇上的表現廣為人知,但音樂上的表現恐怕僅限於粉絲與小眾樂迷。事實上若追溯周迅的經歷,她在《人間四月天》人氣急升之際,曾是 Sony Music 的重點新人之一,卻遲遲等到2003年才加盟華納,發行首張專輯《夏天》。然而,這絕對不是一般“演而優則唱”的撈錢作品,若拿 Sony Music 時期推出的單曲〈飄搖〉與《夏天》對比,肯定慶幸她當時等了三年才推出正規專輯。

《夏天》找來了頗有態度與想法的製作組合火星電台,擔綱整張專輯的製作與編曲,做出了一張與眾不同、畫面感十足的 electric-pop 專輯。就如專輯內頁投影在周迅身上的燈換片,帶領聽者走過夏天的各種景色:〈翅膀〉中強烈熾熱的炎夏陽光、〈今晚〉裡神清氣爽的夏夜晚風、〈看海〉中心曠神怡的海邊景色、〈綠〉裡迅速穿梭在綠葉中的光隙……。周迅或許不是歌唱技巧最好的歌者,但通過簡單的旋律與電子音樂多樣的編制面貌,火星電台不僅繞過了音域上的限制,更使《夏天》這張為周迅量聲定做的作品,具有頗高的可聽性與精彩性。

在之後,周迅與火星電台和陳珊妮合作了多一張《偶遇》,便不再推出正規專輯。儘管如此,音樂在周迅的演藝版圖持續佔據相當可觀的篇幅,不時會有電影歌曲的演唱,甚至還憑此奪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。

zhou-xun-credits.jpg

-

li-yu-huan-cover.jpg

李雨寰《Techno.love》(2000年)

嚴格上來說,李雨寰在發行《Techno.love》的時候已經不是新人了,四年前他曾以 dMDM 組合的形式發行了《愛上你只是我的錯》。相較於《愛上你只是我的錯》的 glam-pop,李雨寰在《Techno.love》企圖將流行音樂與電音舞曲融合,作出一張 radio-friendly 且能被大眾接受的,首張以近乎全舞曲形式呈現的中文原創電音專輯。

因此,《Techno.love》的曲目保有一般流行歌曲的主歌副歌架構,但編曲方面則以Techno、Disco、House 等歐陸舞曲形式呈現。對於中文流行音樂與正統歐陸舞曲兩道的歌迷,當時這結果兩邊都不討好;但如今仔細再聽《Techno.love》,其中融合其實是具有思考與用心的,沒有陷入把大四件樂器用合成器替代的做法,而是把“電音舞曲”放在第一順位,在最大額度內把中文流行音樂的旋律與結構融入歐陸舞曲的形式。成果算是成功且有質感的,舞池自用兩相宜,同名歌曲〈Techno Love〉與〈Animal〉便是最好的例子。即便是全舞曲,《Techno.love》也不顯得單調,除了呈現多種歐陸舞曲的曲風、曲目編排起承轉合分明,〈Butterfly〉的 funk guitar 與〈Disco Butterfly〉爵士女聲 Mandy Gaines 的獻聲也為《Techno.love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元素。而林暐哲作為專輯的一大製作人,也動用了愛徒陳綺貞與楊乃文為《Techno.love》獻詞獻聲,當中〈春意蕩漾〉大概是極少數可以聽見楊乃文唱電音舞曲的作品。

筆者必須再次不厭其煩的提起李雨寰的作曲功力:儘管《Techno.love》裡都是舞曲,但把旋律抽出來單獨聆聽,便不難發現這些歌曲旋律性十足,且不落一般流行樂作曲模板的俗套,甚至其中帶有點學院派古典樂的痕跡。除了之前在 dMDm 專輯裡舞曲版與吉他伴奏版的〈愛上你只是我的錯〉,先前由莫文蔚演唱的抒情作品〈不要愛我〉,在《Techno.love》裡經改編成為電音舞曲版本,竟仍然是成立的。日後李雨寰以幕後編曲製作為重心,涉及的曲風除了歐陸舞曲,還包括古典、搖滾、bossa nova 等等,在新潮與傳統、各種曲風類型之中穿梭自如,是他豐厚的音樂底蘊的證明。

li-yu-huan-credits.jpg

-

editec-cover.jpg

Editec 《Freeway》(2001年)

電音搖滾樂團 Editec 大概是這一段中最為陌生和神隱的新人,其組團過程與後續幾乎無跡可尋,只能從文案得知這是發跡於網路音樂平台的新團體。但專輯的幕後推手小有來頭,是曾在 Sony Music 負責獨立品牌“諳譜”(相似魔岩之於滾石的關係),發行過禁地合唱團《瑞明山莊第一現場》(號稱是台灣的第一張 Death Metal 專輯,比閃靈首張專輯還要早兩年)、廢五金同名專輯、王仁宏《戴眼鏡的小孩》等的資深音樂人白紀齡。在專輯包裝形式保守的2001年,從《Freeway》客制的 CD 殼,到歌詞本的特殊印刷,不難看出當時唱片公司對此團體的器重。

Editec 的《Freeway》在基本的搖滾樂編制下,分別將大四件的鼓與貝絲,以腐銹氣味瀰散的 loop 與底座沉重的 synth bass 替代,使專輯瀰漫著氣氛頹靡眩亂的末日氣息。電吉他與合成器編排衝擊力道強硬的〈大驚小怪〉、〈毀滅〉、〈時間〉,充滿著青年對生活與社會現象的憤怒與冷蔑,在如今看來措辭是有點少年強說愁,但在當年的一堆情情愛愛中卻是少見的題材。冷寂的〈逃離寂寞〉、〈Freeway〉、〈天使〉則踏著合成器節拍的律動,如歌名所述,帶領聽者行駛在脫逃塵世的高速公路上。〈鏡子〉與〈時間〉,是各別將電子音樂和搖滾做得較純粹的歌曲,也是專輯裡較獨特的曲目。

電音搖滾樂團如今俯拾皆是,但 Editec 的音樂形式,在2001年已是中文音樂中走得較前衛的了,可是專輯在舉世歡騰的初世紀發行,此時世紀末的末日氛圍已消散,也因此顯得生不逢時。若您對 Editec有一點微微的熟悉感,或許是因為鍵盤手 Tomi 和客席貝斯手曉華隔年加入了人氣爆紅的信樂團,後來信樂團更翻唱了〈大驚小怪〉;這也多少意味著《Freeway》發行不久後,Editec 便解散了。

editec-credits-2.jpg

-

t-ho-brothers-cover.jpg

鐵虎兄弟《T-HO Brothers 鐵虎兄弟》同名專輯 (2003年)

千禧年的電音潮系列至此,介紹了電子音樂與pop、搖滾、lounge、民謠、爵士結合的各種搭配,但是,電子音樂與原住民歌謠如何?鐵虎兄弟由達悟族的 Jeff 與排灣族的 Red i 兩位原住民組成,結合知名電音音樂人 DJ Ty 作為首張同名專輯的製作人,Hip-hop 與 reggae 是主軸,原住民歌謠與放客是採樣元素,整張專輯散發出一種既凶悍的剛氣、又迷幻的電氣。

〈台灣鐵虎〉在磅礡的 phat lead synth 與紀曉君大器的吟唱下氣勢開場,迅速衝擊的節拍,結合原住民語、國語與英語的饒舌,率先給聽者打破了當時一般“原住民歌手非張惠妹即陳建年”的刻板印象二分法。而在 Matzka 以排灣語雷鬼驚艷四座的七年前,鐵虎兄弟早已在專輯裡的〈我的那“根”〉與〈女人是老大〉,成功將原住民歌謠與雷鬼此兩音樂曲風,天衣無縫地搭配結合。音樂凶悍至此,歌曲題材自然也不會給你唱美麗的稻穗:除了 hip-hop 裡常出現的金錢和女人(此“女人”也包括卑南族與阿美族的母系社會的描寫),更控訴著原住民在二二八、核廢料等歷史與時事事件中,所面對的凶殘對待與壓迫。

儘管鐵虎兄弟僅出了一張專輯,但這是張具有實實在在重量的專輯,《鐵虎兄弟》把原住民傳統的歌謠、語言,與新潮現代的正統黑人音樂結合,開拓了原住民音樂的新可能。而在原住民音樂與更多音樂曲風結合的當今重聽《鐵虎兄弟》,竟沒有一般千禧年電音/hip-hop音樂的時代感,多少是這張專輯的製作功力與前瞻性的佐證。

T-HO-credits-2.jpg

-

預告:從哪裡開始就從哪裡結束,此系列的最後一趴,帶你回顧多四張,大咖音樂人在千禧年之際所發行的電子音樂作品。
 

arrow
arrow

    fresh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