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otobucket

獨立音樂需要什麽明天?(上)

9月13日,Freshmusic 受邀出席了一場座談會:獨立音樂 VS 明天。必須承認,一開始看到這樣的題目,其實有點小錯愕。仿佛獨立音樂很難有出口,又仿佛非獨立音樂不可。

其實,只要有在跟隨這幾年的中文樂壇發展應該不難發現,獨立音樂一詞已經漸漸淡去,因爲隨著唱片業的蕭條,大Label 已經今非昔比,而所謂的獨立音樂早已不再小衆。獨立音樂本身其實並不值得定義,唯一值得追尋的是背後的精神。

席間有許多發言都很中肯,尤其欣賞滾石唱片新加坡區總經理嚴光華的一些見解,從大Label 本身出發來看這個課題,讓整個討論更具廣度。例如:如果你的作品真得好,你終究不會被埋沒,這是硬道理。那,只是遲早的問題。以嚴爵作爲例子,如果當初嚴爵不簽給相信音樂,選擇自己完成音樂作品後交給某公司來作發行,他的音樂還是會被肯定的,只是覆蓋面沒辦法這麽快地延伸到亞洲其他地區。嚴爵倘若哪一天離開公司,決定轉爲獨立音樂人身份,他也隨時可以,因爲他的音樂品質絕對足夠撐起這一塊。

這麽說並沒有錯。所以獨立音樂如果只是有Label沒Label 的問題,那麽還需要堅持嗎?

反過來說,我們可以思考的是,嚴爵當初如果不在大Label之下,應該就不會出現《好的事情》這樣尴尬的作品,也不大可能是現在過于白馬王子的形象。本質的改變不會太大,只是表象的東西難免要迎合。

那麽請想象如果蘇打綠接下來的2張韋瓦第計劃的專輯,環球唱片若覺得做得太曲高和寡,想要插手,最後我們會聽到的是什麽?(我沒有影射,這純粹只是一個假想。)而張懸最近在臉書提及和大企業的合作,誰都終究沒能改變或說服誰,也不再續約,或許也透露一絲端倪。

我不排斥和主流唱片公司簽約這件事。這無關品質,因爲我相信兩者皆佳,而其中最大的分歧點大概在于公司和音樂人之間的契合度。一收一放之間,其實也能造就像林宥嘉、徐佳瑩、阿密特等等好示範。這關乎的是彼此的信任,不只是音樂本身。

于是,回應嚴光華老總所說的,沒有必要因爲定位自己爲獨立音樂就排斥主流唱片公司。

那麽獨立音樂的價值是什麽?或許就是讓可能會被公司要求妥協的好作品,得以用其最可貴的樣子和我們聽者接觸,免去和音樂質感本身無關的拉扯。

那麽談這些的意義又到底是什麽?

我說以上這些討論對于台灣音樂市場其實沒有多大關系,因爲就獨立音樂圈來說,相對于新加坡的情況,台灣顯然成熟得太多太多了,剛剛說的其實沒有存在必要。而現今新加坡的獨立音樂發展,其實仿佛像還剛剛萌芽的台北,表演場地與政府補助等硬件方面開始有了提升,持獨立音樂人身份的也開始慢慢多了。

這篇,目前只能算是一個前奏,讓一些想要挂上這個莫須有牌子的朋友,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麽,定位又在哪裏。下一篇將討論到底新加坡的獨立音樂圈面對什麽問題,又應該如何慢慢走出一個樣子,能和其它區域比擬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eshmusic 的頭像
    freshmusic

    Freshmusic 音樂雜誌

    fresh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