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迷幻時代:千禧年的那一波電音潮(Part 3)
By:1319
歌手的形象與辨識度形同他/她的鐵飯碗,但在變換萬千的時代裡,有時候被定型未必是件好事。於是,“轉型”這件事情,成為大多數稍有資歷歌手/音樂人,到了事業的某個階段所必需面臨的門檻。轉型的契機有許多種:有的被時代所迫,一直杵在原地會被認為“過氣”、“吃老本”,於是跟進新世代的流行音樂與時俱進;有的則是面對音樂與娛樂圈的心態有所改變,因此轉變音樂曲風,轉型成為唱作人,轉型成為獨立音樂人,甚至索性轉到幕後去了。
千禧年的電音潮為中文流行音樂帶來了新鮮的音樂類型,同時給了不少音樂人轉型的契機。第一段提到的陳珊妮、陳潔儀、許美靜與許茹芸,便是其中商業上或口碑上較為成功的例子。只是命運是殘酷的,如同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,也不是每個轉型都有美好結局。此系列的第三段,帶你回顧四位企圖以電子音樂轉型,最後在市場上失利的大咖,這些失敗甚至成為了他們音樂生涯的最大考驗。不妨再給這些作品一次聆聽的機會吧,裡頭還是有不少不錯的作品。
-
陳小春《黑洞》(2004年)
90年代的詼諧剩男陳小春,從2001年的《抱一抱》開始認真地嘗試各種音樂風格。或許是《算你很》商業上的大成功讓他嘗到甜頭,於是隔年便推出號稱是“36世紀的音樂預言”的《黑洞》(好大的口氣,就連陳珊妮《完美的呻吟》也只敢新鮮保證到2100年)。《黑洞》一舉推翻了前三張專輯建立的 hip-hop 歌路,搬出亂竄流動的合成器音色、底座強硬的電吉他、快節奏的 breakbeat,還有不時插手的剪接與 effects processing,鑄造出十足科技感的電音搖滾。
《黑洞》出自於商業考量也保留了少量 R'n'B-式的抒情歌曲,但整張專輯的電音搖滾走向非常醒目,所有可以動用到的相關音樂元素都用滿用爆,近乎眼花繚亂。是有些貪心,也非常用力,但其突破的決心的意圖明顯,參與《黑洞》的音樂人大概也玩得盡興。只是這樣的轉變大概讓原有的歌迷一時無所適從,使陳小春從《算你狠》的最高峰滑鐵盧直接滑到最低點,發片量銳減且不獲唱片公司續約。至少陳小春未完全從樂壇消失,2008 年隨著星光大道風潮而推出《獨家記憶》,近期也暫定會發行與黃大煒合作的全新專輯。
-
伊能靜《關不住》(2001年)
伊能靜自中期的《下大雨了春花開了》、《我很勇敢》,在音樂與形象上逐漸轉型成熟,同時也為她贏得了口碑。但她蛻變幅度最大的作品,絕對是 2001 年的《關不住》:公主的造型一件不留,取而代之的是(在當時算是)大膽的性感造型,音樂上的轉變也不遑多讓,直接一頭栽入電音的領域裡,甚至文案誓把安妮公主打造成電音女王。〈關不住〉與〈暗花〉這兩首港 high 式的電音節奏舞曲是專輯的主戲,回到流行音樂範疇的〈ㄛㄛ〉、〈冰箱裡的玫瑰〉則以 electro-pop 的曲式切題,連帶著抒情的〈好好的過〉,或民謠搖滾的〈分裂〉,也都流竄著一股電氣。反倒主打歌〈你是我的幸福嗎〉是專輯最格格不入的一首。
翻開參與專輯的音樂人名單:林揮斌、陳偉、亂彈阿翔、黃耀明、何欣穗、董運昌…是當年以許常德為首的 8866 一貫大膽的專輯製作人選,而擺在 16 年後的今天仍然是夢幻名單。但《關不住》當時的銷量與口碑明顯不如前作《我很勇敢》,而隨著伊能靜之後的重心轉移至戲劇與家庭,日後的音樂作品也只有散落在精選與合輯的零星單曲,且再也不復彼時的“電音女王”。
-
葉樹茵《數葉集》(2002年)《Invisible》(2005年)
歌聲溫柔恬淡的葉樹茵,在90年代以〈傷心無話〉、〈去聽美人魚唱歌〉等歌曲撫慰眾多受傷的心靈。在 2002 年,葉樹茵加盟了新東家 8866 (就是之前伊能靜那家;順帶一提,許哲珮和林宥嘉的現任女友丁文琪也發跡於此,好屌的一間唱片公司…),首要動作便是發行《數葉集》精選集。
先發行精選輯多少有點號召老歌迷回籠的意味,收錄的三首新曲則揭示了葉樹茵這些年來的改變。〈哭泣是沒有用的〉、〈下雨天〉或輕盈或沉重,皆大量的使用電腦與合成器編曲,氣氛隱晦,且略帶對日常生活見聞的評判意味,成名曲〈傷心無話〉也從原本的鋼琴與弦樂編製改編成循序推進的 electronic folk。對照收錄的舊曲,新歌的確會讓舊歌迷一時難以適從,此時的葉樹茵已經不是唱著〈數羊〉的葉樹茵。因精選集的迴響不大,原本已錄製完成的專輯的發行計劃被耽擱,一直到 8866 唱片公司撤離台灣都未發行,終於熬到 2005 年才由 EMI 發行《Invisible》。
《Invisible》延續了曖昧幽閉的電子音樂編製,並由現實生活的憂傷與不安為題材:憂愁的〈早知道你的美是那麼短暫〉刻畫出生活諸多不完美卻必須照單全收的情境,無助的〈Answer Me〉則是面對生活彷徨對上蒼的一絲求救訊號。貼合戰亂時事的〈Johnny's Got a Gun〉在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沒有改變。撲朔迷離的〈消失〉與〈Invisible〉是兩首呼應的歌曲,以自由的虛無之身應對現實的枷鎖。《Invisible》藉由電音的虛擬冷感,暫時把我們抽離煩躁的真實世界,提供了〈傷心無語〉、〈數羊〉以外另一類的慰藉。
這樣的音樂注定孤寂,尤其碰到年尾天王天後發片的旺季,《Invisible》就真如其名般淹沒在發片潮中。但畢竟葉樹茵從來不是大鳴大放的歌者,至少當你需要一個私密的空間,逃離煩躁的情緒,無論是熟悉的《去聽美人魚唱歌》或前衛的《Invisible》,葉樹茵的音樂永遠留著一個空席,讓人取暖。
《數葉集》
《Invisible》
-
竇唯《山河水》(1998年)
把竇唯擺在“轉型失敗組”,必定會招惹資深樂迷的一番臭幹,但筆者絕無褻瀆竇唯之意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循著竇唯當年在魔岩中國火的人氣脈絡,《山河水》確實是他離市場接受度越走越遠的分水嶺,符合這一段“市場失利”的主題;又或者說,他未曾在乎市場。當時的他以搖滾的《黑豹樂隊》、《黑夢》在華人地區獲得知名度,是人氣高漲的魔岩三杰其中一分子。然而之後的《艷陽天》音樂越趨平緩,似乎預示了某種轉變;來到這張《山河水》更把所有搖滾與樂隊的形式拋棄,走以電腦編曲為主的純電子音樂,張亞東是其中的一大功臣。
與我們一般認知的迷離/強勁電子音樂有所不同,《山河水》的音樂如其名,有如山水畫般的靜謐。旅居山林的旅人所見所思:一日變換的氣候、輕撫山脈的風、隨風擺動的枝葉、湖泊漣漪的水紋,以輕暢的節奏與清亮拂動的合成器音色刻畫,充滿大自然的朝氣;而竇唯則是旅人,隨著風景的轉變哼唱著隨性的旋律與字句。儘管音色的選用如今聽來有些過氣,但這絲毫無損《山河水》所營造的,足以把聽者浸淫其中的氛圍,功力與用心可想而知。
或許因為滾石對《山河水》的市場表現信心不足,這張於 1996 年完成的專輯,卻等到 1998 年才發行,在台灣更是遲到 2001 年才發行正式版本。此時中國火已消退,時不予我,而據說因為《山河水》和之後的《幻聽》太不入(滾石的?)流,更是使到竇唯與滾石關的關係惡劣。儘管《山河水》以降的作品再也沒有之前的超高人氣,然而竇唯並沒有留戀人氣的光環,而是在音樂這條路上一直走,走到無人能及的地方,成為了另一層次的經典。
-
預告:千禧年的中文樂壇新人輩出,成為了樂壇改朝換代的重要勢力。本系列第四段,回顧四位當年以電子音樂嶄露頭角的新人。
留言列表